首页  >  解读回应  >  回应关切

“十三五”建设发展辉煌成就系列之 第十场新闻发布会

来源: 发布日期:2021-01-20 16:55 【字体: 小   中   大

  彭太华:女士们、先生们,上午好!欢迎大家参加省新闻办组织的新闻发布会。

  今天,我们组织的是“十三五”建设发展辉煌成就系列的第十场新闻发布会,主要是围绕民生保障工作的开展,主题是“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公共服务短板补长”。    

  今天,我们很高兴邀请省人大代表、省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工作委员会李建保主任,国家统计局海南调查总队何永东总队长,省财政厅杨传喜副厅长,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李璟副厅长,省人力资源开发局(省就业局)赵微局长,省教育厅李燕仪副厅长,省卫生健康委员会杨金瑞副主任等领导,请他们介绍相关的情况,并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

  彭太华:下面,请省财政厅杨传喜副厅长作介绍。

  杨传喜:按照财政部的统计口径,从财政科目上看,目前,财政民生支出是指教育支出、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支出、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卫生健康支出、节能环保支出、城乡社区支出、农林水支出、交通运输支出、住房保障支出、粮油物资储备支出的合计。

  “十三五”期间,我省民生支出总额6381.9亿元,占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6.5%,比“十二五”时期提高3.6个百分点。全国2019年民生支出占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是67.0%,我省比全国高9个百分点左右。我省民生支出占比位居全国前列。省财政坚决保障好民生支出,每年为省委、省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确保了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

  “十四五”期间,省财政将继续加强保障和改善民生,注重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包括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提高社会保障水平,推进健康海南建设,强化救助兜底保障,积极促进就业创业,促进文体事业发展等,坚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彭太华:请国家统计局海南调查总队何永东总队长作介绍。

  何永东:在海南“十三五”规划中提出,海南城镇、农村居民年均收入增长目标分别为7.0%和8.0%。到2020年底实现情况如何?据海南城乡居民收入调查数据显示,“十三五”规划居民增收目标已如期实现。

  面对错综复杂的外部环境和经济下行压力,海南省委、省政府坚持稳中求进工作主基调,认真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全面开展海南自贸区(港)建设,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不断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城乡居民收支稳步增长,收入结构日益改善。

  2020年,我省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904元,比2015年增加8925元,累计增长47.0%,年均增长8.0%。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达到7.1%,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达到8.4%。

  “十三五”期间,海南城乡居民相对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城乡居民收入比从2015年的2.43降至2020年的2.28,缩小0.15。 

  从收入来源看,2020年海南城乡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16175元,对可支配收入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8.5%,是城乡居民收入的重要来源,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为58.0%;人均转移净收入4944元,贡献率为39.3%,贡献率排在第二位,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为17.7%;人均经营净收入和财产净收入分别为4688元和2098元,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分别为16.8%和7.5%,城乡居民收入结构持续优化。 

  彭太华:请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李璟副厅长作介绍。

  李璟:各位记者朋友们,大家上午好!“十三五”期间,我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就业优先战略,大力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着力提升社会保障能力,不断完善相关制度机制,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民生保障。

  五年来,我们坚持就业优先,稳住全省就业“基本盘”。

  一是就业规模进一步扩大。累计实现新增城镇就业62.93万人,超额完成“十三五”就业45万人的目标任务。城镇登记失业率保持在3%以内,低于4%的控制线。二是就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第三产业就业规模继续扩大,就业人数占比自2018年起稳定在50%以上。城镇就业占比稳步提升,农村劳动力就近就业和返乡创业增多,区域就业结构更趋合理。三是重点群体就业进一步稳定。全省高校毕业生总体就业率持续稳定在85%以上。全省外出务工农民工逐年增多,2020年达到145.8万人。累计帮扶失业人员再就业16.6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5.87万人,认定就业扶贫车间(基地)274个,开发扶贫公益专岗33530个,托底安置贫困劳动力就业,实现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四是职业技能进一步提升。技能人才总量稳步增加、结构不断改善,全省技能人才总量和高技能人才数量,分别比“十二五”末增加了12.29万人和1.5万人。“五是就业环境更加公平。劳动争议调处制度和劳动保障监察执法机制逐步形成,劳动人事争议仲裁结案率保持90%以上。

  五年来,我们坚持民生为本,织密扎牢社会保障“安全网”。一是覆盖范围持续扩大。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全省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城乡居民基本养老、失业、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分别比“十二五”末增长22.18%、15.57%、17.65%、29.28%。二是待遇水平稳步提高。连续5年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水平和同步调整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养老金水平,实现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水平按年度自然调整。三是保障能力不断增强。将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70.31亿元委托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投资运营,推动基金保值增值。疫情以来,共减免78960家企业养老、工伤、失业保险费83.3亿元,为贫困人员代缴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费9079万元,充分发挥了社会保险兜底保障作用。

  五年来,我们坚持制度集成创新创新引领,跑出自贸港人社改革发展“加速度”。探索出台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确定机制和正常调整机制,实施建设领域以银行保函方式缴纳农民工工资保证金制度,试行事业单位聘用外国人管理办法和灵活多样的薪酬分配等全国首创性、差异化制度,出台全国首个社会保障卡一卡通领域法规,推动人社公共服务法规制度不断完善,为加快海南自贸港建设提供了坚实的人社法治支撑和服务保障。   

  谢谢大家!

  彭太华:请省人力资源开发局(省就业局)赵微局长作介绍。

  赵微:“十三五”期间,全省就业部门坚持抓落实求实效、补短板强弱项,就业创业和人才服务等工作取得明显发展。

  一是以创业大赛为抓手,面向基层的创业服务体系初显成效。举办的历届海南省创业大赛常做常新,吸引项目超1万个,累计聚集和培养创业导师近200人,常年活跃在田间地头、院校工厂开展帮扶,常态化与基地园区、投资机构合作,建立“海南创业超市”网上帮扶平台,培育了一批创新人才和创业项目。

  二是以就业扶贫为契机,全省联动的农村劳动力就业帮扶机制日臻完善。建立起省级统筹引领、市县团结协作的就业部门“一盘棋”模式,规模化组织劳动力外出打工、开展技能培训、开发公益性岗位,实施全省联动、覆盖到镇村一级的就业专项活动。疫情期间快速成立用工调配中心,调度各市县输送用工、落实补贴,实现复工复产与稳就业双促进。

  三是以招才引智为驱动,服务改革发展大局的能力不断增强。健全重点企业联系制度,常年调研走访、主动服务。保障重点行业企业人力需求,联合行业主管部门举办专场招聘活动,每年组织重点企业到省外高校招才。组织实施省委“面向全球招聘人才”活动具体招聘,线上搭建招聘“云平台”,线下组成“就业小分队”赴省外开展岗位对接。发动青年参加就业见习计划,推动毕业生留琼就业创业。

  四是以信息化建设为突破,覆盖城乡的公共就业服务更加便捷。深入推进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建设,不断简化办事流程,实现毕业生报到、失业人员登记等94个事项网办,有的甚至“零跑腿、零材料”。线下实行综合柜员制,实现27项窗口高频业务一窗通办。部分业务初步实现跨省通办。

  彭太华:请省教育厅李燕仪副厅长作介绍。

  李燕仪:为改变海南基础教育存在的高端人才少、发展不均衡等问题,从2015年起,我省投入1.5亿元,用三年时间实施中小学“好校长、好教师”引进工程。该工程是海南建省以来“规格最高、规模最大、经费最多、待遇最优”的基础教育引才工程,共面向全国引进“火种型”校长教师300名,其中优秀校长51名、骨干教师249名。他们中超过75%的人来到海南后,到贫困地区、少数民族地区和乡镇以下学校任职任教,补齐教育薄弱地区人才短板。在该项目的示范带动下,“十三五”期间,全省各市县相继开展市县级“好校长、好教师”引进工程,共引进1.8万名中小学“好校长、好教师”。

  在2015年“好校长、好教师”引进工程1.0版本的基础上,2016年,我省启动2.0版本的“校长+骨干”学校管理团队引进,随后又实施3.0版本的“一市(县)两校一园”优质教育资源引进工程,实现了从引进“好校长、好教师”到引进“好团队”再到引进“好学校”的“三好工程”迭代升级,走出一条高位嫁接、开放发展的教育发展之路。 

  “一市(县)两校一园”优质教育资源引进工程于2016年1月正式启动,即每个市县通过引进办学、合作办学等方式,至少办好省级水平优质中学、小学和幼儿园各1所。    

  截至目前,全省已引进或正在洽谈的合作办学项目共计104个,其中北师大附中、人大附中附小、华东师大附中、上外附中、南开大学附中等51个优质合作办学项目已经落地开学,优质教育资源覆盖全省各市县(区),提供了13万个优质学位。  

  所引进的优质学校和优秀的教育团队,带来了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管理方式,不仅合作办学学校本身教育水平、办学成绩显著,我们还通过教师培训等项目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影响力,辐射和带动了当地一批学校的发展。目前市县在外地读书的学校大量回流,比如万宁,万宁今年回流到本市县就读的学生超过了5000名,琼中这几年回流的学生也达到了3000多人,引进的名校、名师就像一颗火种,带动了当地教育的优质发展,促进了当地教育水平的不断提升。

  彭太华:请省卫生健康委员会杨金瑞副主任作介绍。

  杨金瑞:“十三五”期间,全省卫生健康系统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精神,紧紧围绕自由贸易试验区(港)战略定位,全面落实《“健康海南2030”规划纲要》和“十三五”规划各项目标任务,有力推动了全省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

  一是人民群众健康水平明显改善。居民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由2015年的25.25%下降为2019年的20.42%,有效减轻了患者就医负担。全省人均预期寿命由2015年77.7提升至2019年的78.8(预计2020年79岁);孕产妇死亡率由2016年的18.97下降至2019年的11.57/10万;婴儿死亡率由2015年的6.03‰下降至2019年的4.15‰;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由2015年的8.02‰下降至2019年的6.19‰。

  二是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深化。五项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初步建立。医疗费用增长控制在合理范围,公立医院药占比控制在30%以下。住院费用实际报销比例比2015年提高8.64%。

  三是医疗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全省30万以上人口的县均至少拥有一所二级甲等综合医院和一所二级甲等中医医院,基本实现大病不出县。一批高品质医院建成,一批新建项目投入使用和试运行,一大批重点项目正顺利推进。投入20多亿元完成了1249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

  四是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得到加强。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规范管理率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从2016年起,无本地疟疾病例报告。麻疹发病率多年保持在全国较低水平,连续12年无甲类传染病疫情发生,连续27年无脊灰野病毒感染病例,连续21年无白喉病例报告,5岁以下人群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率下降至1%以下。全省3个城市、8个县城、11个乡镇被全国爱卫会命名为国家卫生城市、县城、乡镇,占比分别达33%、80%、6%;8个城市(县城)被命名为“海南省卫生城市(县城)”。

  五是健康产业取得较好成效。2020年前三季度,医疗健康产业增加值114.71亿元,同比增长3.7%,预计全年实现医疗健康产业增加值179.5亿元,同比增长6%。

  六是健康扶贫工作成效得到巩固。建立“四免一降五保障”机制,实现贫困人口住院报销达到90%,慢性病门诊报销达到80%,特困人员100%报销。

  七是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取得阶段性胜利。在全省各级各界的共同努力下,利用28天时间迅速控制了新冠疫情,并自2020年2月20日以来未发生本土病例。

  彭太华:下面进入记者提问环节,提问时请记者通报一下所代表的新闻机构。现在开始提问。

  海南广播电视总台新闻频道:新冠疫情爆发后,省财政在资金保障和拨付上做了哪些工作?

  杨传喜:新冠疫情爆发后,全省各级财政采取多种措施,紧急筹措各类资金支持全省疫情防控工作,全省累计拨付疫情防控资金43.78亿元,其中,省财政安排25.7亿元,中央补助资金8.5亿元。

  在资金支持的同时,省财政还会同相关主管部门研究制定了抗疫资金使用管理办法,保证“特事特办、急事急办”,但又不能乱办,不能出现挤占挪用、贪污腐败现象。

  省财政还配合相关部门制定出台了一系列帮助企业、行业复工复产、共渡难关的支持政策,比如,振兴旅游业30条措施;支持中小企业共渡难关八条措施;做好三农领域一抗二保的十条措施;抗疫情、保增收、防返贫十五条措施;做好疫情期间农民工到省重点项目、重点工程务工的十条措施;支持海南旅游企业共渡难关六条措施;提前拨付全省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14.4亿元,帮助部分当时缺少收入的医院渡过难关;落实财政部和省里出台的各项保障民生政策,拨付社保资金保障群众基本生活等等。

  这一系列财政抗疫举措,确保了全省不因资金问题而影响医疗救治和疫情防控,有效减缓了疫情对企业和低收入群体带来的影响,守住了“六保”底线。

  中国网:您作为省人大代表,又是省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工委主任,从您的角度看,“十三五”以来我省教育方面有些什么成效?对“十四五”的重点民生工作,您有什么期盼?

 李建保:“十三五”期间,海南省的教育事业有了全面的发展,从学前教育到义务教育,直至高等教育和研究生教育,都有明显进步。高等院校的1+2+x的政府支持发展模式得到贯彻落实,义务教育得到巩固。我印象最深的是学前教育。学前教育是重要的民生工程,去年省人大常委会对我省学前教育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和工作监督,了解到,在省政府和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全省学前教育事业取得了飞跃式的发展,普惠性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从2016年的34%提高了54个百分点,达到了88.6%;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由2016年的22%提升到52%,数字翻了一倍多;包括学前三年毛入园率在内的三个指标均高于国家要求。

  在今后的五年中,我认为一是要稳定和巩固学前教育的发展成果,争取数字指标不下滑,二是要注意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使学前教育和义务教育事业尽可能均衡协调发展,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二是要从人大工作角度,通过立法和执法检查监督等工作,为我们省的教育水平和医疗水平的提升及其国际化程度提升服务,为出国留学、出国就医的人员一定比例回流国内,转流海南作贡献。

  海南广播电视总台融媒体中心:您刚才将“好校长、好教师”引进的人才比喻为“火种型”人才,请问这批优师、名校的“火种”,给海南带来了哪些“燎原之势”的变化?

  李燕仪:“十三五”期间海南教育亮点纷呈,我觉得“十三五”期间“好校长、好教师”的引进,至少是带来了几个方面的变化。

  一是进一步促进了我省农村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通过“好校长、好教师”引进工程示范性项目引进的校长教师,超过75%到贫困地区、民族市县、乡镇以下学校任职任教,充分体现了引进工程对贫困薄弱地区教育的倾斜支持,促进了当地的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

  二是进一步改善了当地教育生态,为当地教育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引进的优质名校、“好校长、好教师”带来了先进的教育理念,有关市县通过驻校培训、跟班学习等形式培训和培养了一批学校管理团队和骨干教师队伍,当地学校在办学理念、管理模式、教育教学行为等方面发生了积极的变化。   

  三是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了我省优质教育资源。合作办学、人才引进,不但快速提升了学校办学水平,还辐射带动了其他学校的优质发展。省教育厅投入专项资金开展引进校长教师全员培训,并设立卓越校长、卓越教师工作室等专业支持平台14个,促进教师队伍建设从“输血”向“造血”转变。    

  四是优质教育资源的引进,为当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营造了良好环境。我省通过实施优质教育资源的引进工程,使全省新增了13万个优质学位,不仅满足了当地老百姓对优质教育的需求,而且也为外来的投资者以及自贸港引进人才子女入学解决了后顾之忧。各市县以优质教育资源引进工程为契机,以教育为媒,推介和宣传本地优势,扩大了海南的影响力,增强了外来企业到海南投资以及人才到海南创业的信心和决心!

  法制时报:请问“十三五”期间海南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收入变化情况如何?

  何永东:2020年,我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7097元,较2015年增长10741元,增长40.8%,年均增长7.1%,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3560元,较2015年增加5112元,增长27.7%,年均增长5.0%;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279元,较2015年增加5421元,增长49.9%,年均增长8.4%,人均消费支出13169元,较2015年增加4959元,增长60.4%,年均增长9.9%。“十三五”期间,海南城乡居民相对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城乡居民收入比从2015年的2.43降至2020年的2.28,缩小0.15。

  “十三五”时期,全省城乡居民收入构成日趋多样化。2020年城镇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占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比重为63.7%,比2015年下降1.6个百分点;人均家庭经营净收入占比为9.6%,比2015年下降1.5个百分点;人均财产净收入的占比为9.5%,比2015年提高1.2个百分点;人均转移净收入的占比为17.3%,比2015年提高2.1个百分点。

  农村居民家庭经营净收入不再占据农民收入绝对主体,工资性收入成为农民最主要收入来源,转移净收入成为农民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人均家庭经营净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从2015年46.2%下降到2020年的37.6%;人均工资性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从2015年的39.2%上升至2020年的41.5%;人均转移净收入占总收入比重从2015年的12.9%升至2020年的19.0%。

  凤凰网:乡村落后是海南自贸港建设面临的一个突出短板,请问下一步如何做到促进优质公共就业服务资源下沉,以高质量就业实现农村居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赵微:近几年来,我们一直不断探索,推动公共就业服务向基层延伸。“十四五”期间,我们重点是补齐短板,做实基础,持续的贯彻“全省一盘棋、全岛同城化”的理念,搭好平台,做好统筹,用更系统、更实际的手段发挥市县积极性。同时开拓一批示范性,引领性的项目,创新就业服务的手段,更好的促进充分就业,高质量就业,具体来说推动公共服务项目这个基层延伸,促进就业方面,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发力:

  一是鼓励创业带动就业。“面向基层、服务基层”,带动市县就业部门主动性,在挖掘项目上持续发力;延伸创业服务链条,在创业担保贷款、推广对接资源、创业孵化上实现新突破;办好创业大赛等活动,帮助创业者和创业项目更好的发展壮大,以此带动就业。

  二是促进人力资源供需双方的有效对接。完善覆盖全省的公共招聘网络,提高省级招聘平台与各市县平台的集成和共享水平;坚持供给侧和需求侧两端发力,服务园区、服务发展,健全职业指导;组织市县在社区、村镇一级摸清底数,集中开展更精、更活、更实的招聘对接活动。

  三是帮助农村劳动力尤其是脱贫之后的农村劳动力更好更稳定的就业。坚持全省同向发力的工作机制,促进脱贫人口稳定就业。拓宽省内外就业渠道,加大脱贫人口有组织劳务输出力度;研究和落实对扶贫车间、生态护林员等调整措施;统筹用好乡村公益岗位,更加优化公益岗管理,以此保证农村劳动力多渠道的就业。

  四是加强技能人才培养评价的社会化和多元化,提高劳动者素质。提高对市县、行业、企业职业技能大赛的统筹能力,广泛带动技能练兵比武;持续推动企业自主开展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有效解决市县评价力量不足,挖掘市县人才潜力;加大对市县职业技能提升行动的调度和指导,提高市县技能人才增量。

  国家广电总局健康中国:请介绍一下“十四五”时期卫生健康事业改革发展的思路?

  杨金瑞:“十四五”时期是我国齐心协力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是海南高质量高标准建设自由贸易港的关键期,是我省实现“主要健康水平走在全国前列”目标、全面推进健康海南的攻坚期。我们的主要目标是:到2025年,着眼新格局发展,建立与海南自由贸易港相适应的整合型公共卫生安全网和医疗健康服务网,推进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5G等新兴信息技术与卫生健康行业的创新融合发展,实现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同城均质化、高端和特需医疗服务品质国际化、特色健康产业规模集群化,应对重大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达到国内领先水平,主要健康指标达到发达国家和地区水平,对国内外投资与人才的吸引力显著增强,健康产业成为海南重要支柱产业。 

  “十四五”概括起来就是“八一二三九”任务,即:突出一个关键指标,即2025年人均预期寿命提升至81岁;围绕两个核心网络,即建立与海南自由贸易港相适应的公共卫生安全网和医疗健康服务网;狠抓三项体系,即健全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和卫生健康治理体系“三大体系”;开展九个工程,即公共卫生防护网工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基础建设工程、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升工程、重大疾病防治工程、全生命周期健康保障工程、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工程、智慧健康海南工程、健康产业发展工程、卫生健康人才发展工程。

  海口日报:养老保险是大家非常关注的问题,请简要介绍一下“十三五”期间取得了哪些成绩?“十四五”期间将会开展哪些重要工作?

  李璟:养老保险制度是一项保障基本民生、实现老有所养基本权益的一项根本性的制度,我们叫它“安全网”。不管我们现在多年轻,收入有多高,将来都会用到它,所以是人民群众关心,千家万户关注。

  “十三五”期间,基本养老保险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一是制度实现了全覆盖,无论你是企业、机关事业单位职工,还是城乡居民,亦或是其他灵活就业人员,都有相关的养老保险制度覆盖到你,制度之间可以实现无障碍转移接续。二是制度吸引力进一步增强,经过多次调整养老金,各类退休人员、老年城乡居民的养老待遇相应提高,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91%。三是政策更加便民利民,出台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确定和基础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推动高档次缴费、长期缴费人员获得更高的养老金。出台灵活就业人员、新业态从业人员自愿在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之间选择缴费的相关政策,方便广大居民和各类从业人员的参保。

  目前,作为养老保险制度第一支柱的基本养老保险的参保率虽已达到91%,但也面临退休人员收入来源过于单一、收入稳定性易受各种因素影响等现实问题。作为第二支柱的企业年金制度因设置门槛过高等问题,导致参保率全国平均还不到1%。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制度在我国还是空白。

  “十四五”期间,我们将以问题为导向,加快构建多层次多支柱的养老保险体系,重点做好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完善第二支柱的补充养老保险制度,在全国率先建立海南自贸港企业年金自动加入机制,并将适用范围逐步扩大到我省企业、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组织、个体工商户等各类用人单位的从业人员,实质性推进第二支柱养老保险制度发展。二是在第一、第二支柱养老保险制度基础上,推出完全由个人缴费、政府给予税优政策的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制度,在全国率先形成海南自贸港“三支柱”养老保险制度模式,通过增加职工在工作期间的缴费积累,促进退休收入的多元化,增强退休收入的稳定性,提高职工退休后的生活水平,使老年生活多一份保障,进一步提升海南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同时,以此吸引更多人才来海南就业,助推自贸港建设蓬勃发展。

  彭太华:由于时间关系,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各位!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主办单位:海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美兰区海府路38号

任何建议和意见请联系:hnswshjhsywyh@126.com 技术支持:海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信息中心、海南信息岛技术服务中心

琼ICP备05000041号   琼公网安备 46010802000007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4600000044 邮编:570203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海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

电脑版|手机版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主办单位:海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任何建议和意见请联系:hnswshjhsywyh@126.com

技术支持:海南信息岛技术服务中心、海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信息中心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美兰区海府路38号 邮编:570203

琼公网安备 46010802000007号

琼ICP备05000041号 网站标识码 4600000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