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落实自贸港建设任务,推进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
(一)有序推进全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标准化建设。倒排工期,加快异地新建项目进度,完成本年度省疾控中心新址建设任务。跟踪区域和市县疾控中心有序推进标准化建设,加快改造升级,扎牢基层网底。
(二)持之以恒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体防控策略,按照东、南、西、北、中五个区域实行分片包干驻点指导制度,做好疫情防控指导与疫情调查处置工作。强化流调队伍能力建设,提高流调溯源技术水平。统筹做好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工作,建立全省全人群较高水平的新冠疫苗免疫保护屏障。
(三)扎实推进实战培训强化应急机制。统筹协调各市县卫生应急队伍,出现疫情后通过现场实战、以战为练、实地带教等方式,提升卫生应急队员的现场调查处置能力;以东南西北四个区域中心举办新冠肺炎应急比武演练,开展传染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新冠肺炎应急处置相关培训,依托海南省第四期一线人员现场流行病学培训项目培养精英人才,提高全省卫生应急能力。
二、发挥疾控业务龙头作用,提升“一锤定音”的能力。
(一)全局谋划,重点解决影响疾控事业发展的人才短板。持续开展全省疾控公共卫生人才招聘百人招聘工作,组建全省公共卫生专业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探索建立首席专家制度。
(二)科学研判,提升传染病预测分析预警能力。持续跟进国内外传染病监测新技术、新方法,完善我省现有监测网络,设立新的监测哨点和网络实验室,提高针对发热伴呼吸道、发热伴出疹等症候群的监测和检测能力。
(三)技术攻关,强化实验室技术支撑。重点推进基于国家致病菌识别网的细菌性传染病监测工作。加强对新方法新技术的摸索,掌握新冠、流感等病毒和致病菌全基因组测序和分析技术,提升我省疫情溯源能力。
三、同步推进试点与日常监测,落实“2+3”健康服务包相关工作。
(一)强化慢病管理机制,重点加强基层慢性病患者与老年人健康管理技术培训、指导、考核与评价工作。做好申报国家级慢性病综合示范区建设工作和国家级示范区维护工作;各市县推进健康支持性环境创建,积极开展“三减三健”等专项活动。
(二)落实结核病“防、治、管”三位一体工作机制。规范开展结核病诊疗工作,提升发现能力。积极推动以耐多药结核病患者为重点的结核病患者保障政策。按照“属地化管理”和“就近管理”原则对结核病患者落实管理,压实基层对涂片阳性的传染性肺结核患者,实行全程督导下的治疗管理。完善统一的结核病的登记、报告和监测评价系统。
四、统筹兼顾,落实传染病常规监测任务。
(一)坚持实施多病共防。继续推进流感监测网建设,进一步加强流感、登革热等重点传染病监测和分析研判,发挥哨点医院和发热门诊网络监测作用,及时发现和控制重点传染病疫情。做好流感疫苗供应保障,推动重点人群接种。会同有关部门,加强重点地区布病等人畜共患病综合防控工作。
(二)高质量落实疫苗管理和预防接种规范化。完善预防接种管理制度体系,全面加强预防接种门诊信息化建设和免疫规划规范化管理工作;完善免疫规划信息系统功能,实现入托入学接种证信息化查验功能。切实落实国家扩大免疫规划策略,持续加强常规免疫和查漏补种工作,巩固儿童免疫规划屏障。
(三)继续贯彻落实《海南省遏制艾滋传播实施方案(2020-2022年)》。加强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发现工作,有效控制性传播,持续减少注射吸毒传播、输血传播和母婴传播,持续推进重点人群宣传教育,深入开展高危人群综合干预,支持和引导社会组织参与防治,加强监测检测力度,完善随访管理服务,继续加强艾滋病实验室能力建设,提升检测服务质量。
(四)做好重点地方病和寄生虫病防控
维持消除疟疾状态、巩固消除成果,防止疟疾输入再传播。做好肝吸虫病和土源性线虫病监测工作及土源性寄生虫病防治试点。加大碘缺乏病防控措施落实力度,确保持续消除碘缺乏病危害。
五、 紧盯监测质量,提升公共卫生工作水平。
(一)筑牢公共卫生监测网。一是深入开展环境卫生、公共场所健康危害因素及农村环境卫生监测工作,加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卫生学评价工作培训,组建专家工作组及制定方案,加强卫生学评价工作的组织管理,加强督导,做好质量控制,促进该项工作的标准化、规范化;二是开展重点职业病监测工作,加强职业病及健康危害因素监测信息报告,加大对职业健康检查机构及基层监测工作的指导及质量控制。三是持续开展好职业性放射性疾病监测工作,按时完成放射卫生常规监测和昌江核电站周边食品及饮用水放射性监测项目、核辐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等监测任务。
(二)加强学校卫生和国民营养规划推进工作。开展海南省2022年儿童青少年近视调查和防控适宜技术试点工作,落实学生常见病和健康影响因素监测与干预工作,建立全省学生常见病监测预警系统和学生视力电子数据档案。健全营养监测系统,提升营养指导能力,开展营养指导员培训机构遴选工作,正式启动我省营养指导员培训工作,及时开展并完成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监测工作,开展特定健康问题哨点监测。
(三)加强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能力建设,扎牢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与食源性疾病报告网。按照全省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方案要求开展食品中化学污染物及有害因素监测、食品微生物及其致病因子监测、省级专项监测等工作,指定16家具备实验室检验能力的医疗机构开展食源性疾病专项监测,联合疾控中心开展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建立省—市县—乡镇一体化的食源性疾病监测体系,开展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和食源性疾病事件报告处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