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病学调查,在防疫工作中担负着寻找与病原体和传染源、传播途径有关的蛛丝马迹,是阻断疫情传播链条的关键,被形容为抗疫战场上的“侦察兵”。面对突如其来的“0801”三亚新冠疫情,海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流调组组长苏新元临危不惧,沉着应战,不负使命,夜以继日战斗在抗疫一线,以出色的工作为抗疫提供可靠“情报”,危难时刻体现了一名流调“侦察兵”的责任与担当。
8月1日上午10时,苏新元接到儋州发生疫情报告,当即带领3名流调队员赶赴儋州开展疫情调查处置。抵达现场后,他第一时间了解疫情基本情况,拟出流调和疫情防控的初步方案,随后又马不停蹄,与同事一起进入新州镇开展流调工作,近距离、面对面地了解三亚病例在当地的活动轨迹,仔细排查密切接触者,密接的密接者和风险人群,从活动轨迹、风险点位排查、密接判定与管控、风险区域划定与管控等方面进行分析研判,及时提交流调报告,为疫情溯源及防控措施提供参考依据。
“你叫什么名字?身份证号多少?电话多少?你家住哪里?家里还有什么人?在哪上班?最近都跟哪些人接触过?去过哪些地方?前段时间去过三亚没?具体是到哪里做什么?接触过哪些人?你和对方戴口罩了没?身体有没有什么症状异常?还有没有什么其他病史?”“这些已经成为流调人员每天需要重复无数遍的问题,同样的问题我们每个流调人员每天大概要询问一百来次。”苏新元如是说,“在调查中,我们也遇到了各种困难,许多居民不太了解流行病学调查,对流调工作不理解,甚至排斥,有怕隐私泄露、被隔离等各种担忧。有时候流调对象不愿意透漏真实情况,而拒绝回答流调人员的问题,其中的困难也只有流调队员能够体会。” 在他看来,疫情突发,居民恐慌是必然的,调查中遇到各种困难是难免的,但只要坚持“爱心、耐心、责任心”,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8月3日凌晨1时许,苏新元接到通报,白马井镇某村筛查出3例新冠病毒阳性感染者。他二话不说,连夜赶赴该村,详细了解病例近期有无风险区域旅居史、回村后的详细活动轨迹、是否参加村里的聚集性活动、是否到过农贸市场等人员密集的场所等等,深入排查每一个风险点位、追踪排查密切接触者及风险人群,力争将所有风险人群围堵在最小的区域范围内,防止疫情的蔓延扩散。流调工作结束后,天已破晓,他顾不上休息,接着又继续投入到第二天流调工作中去。
为了掌握第一手资料,苏新元与队员们多次亲临疫点现场进行调查核实,穿着二级防护下进入高风险区与病人面对面交谈。通过采取上门入户调查、电话微信联查、亲朋好友协查等方式,全面开展拉网式排查、销号式确认,确保不漏一户、不落一人。一场流调下来,不仅要摸清患者的完整活动轨迹信息,而且还要做好流调对象心理疏导工作。为了与病毒赛跑,苏新元与其他队员已连续奋战多个日夜,经常晚上顾不上休息,连夜分析、整理、研判各类疫情防控信息,撰写流调报告,为当地指挥部工作部署提供决策依据。
本轮疫情的新冠病毒奥密克戎BA.5.1.3变异株具有传播速度快、传染力强、隐匿性强的特点,发生疫情的乡镇数量及家庭聚集性疫情不断增多,本轮疫情防控的难度和复杂程度超越历次疫情。这给流调工作带来新的挑战,作为流调专家,苏新元脑海里思考更多的是如何以快制快,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流调工作,如何精准高效开展流调排查,提高流调工作效率,并提出针对流调工作的指导性意见,关键时刻发挥了省级流调队的作用,获得同事们的一致认可。
自新冠疫情发生以来,流调“侦察兵”苏新元一天也没歇过,加班熬夜是常事。只要经手的流调工作,尽量做到调查准确、不留死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