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一线|海南省疾控中心林易澄:苔花如米小 也学牡丹开

作者:记者马珂 通讯员许珂  来源:海南日报客户端|阅读次数:日期:2022-08-26

海南大学2015级英语口译专业研究生林易澄怎么也不会想到,自己毕业后与母校的首次“合体”,竟然是以核酸采样员的身份。

而事实上,这可不是她参与新冠疫情防控的唯一身份。从2019年进入海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工作以来,短短不到四年的时间,她已经从公共卫生的“门外汉”,成长为疫情防控阵地的“多面手”,不仅能适应多种角色的转换,而且能以高度负责的精神把每一种角色演绎到位。

发挥专长,当好“翻译员”

因临高县与海南其他市县语言不通,流调过程困难重重,省疾控中心琼西片区负责人陈言提出,急需派遣一名临高籍信息员前往开展流调及信息采集录入工作。接到指令后,林易澄立即行动,一小时之内交接好科室工作、简单收拾了几件换洗衣物就赶赴临高。到达后,她来不及去酒店房间安置行李,就第一时间赶到工作地点,进入工作状态,用临高话对当地的阳性感染者和密切接触者展开流调。

此时的林易澄,已经不是第一次参与流调工作了。早在2020年,入职仅一年的她就多次参与了对境外入琼人员的流调。她发挥自己的语言专长,找到了在疫情防控工作中的切入点,不仅增强了自身参与感,还大大提高了境外入琼人员流调工作的效率。

虽然早就知道语言是一种工具,此前也多次参与过博鳌亚洲论坛等大型活动的外宾接待和会务保障等工作,但深入参与疫情防控工作还是让她体会到前所未有的感受,“这一次不一样,我深深地感受到自己身上的责任很重。‘我是疾控人,我要冲锋陷阵。’这样的念头在我心里扎下了越来越深的根。”

主动请缨,当好“采样员”

2022年4月,面对大规模核酸采样量激增、采样人手严重不足的情况,林易澄主动报名加入了核酸采样组,领取了应急物资、经过系统专业的培训后,她就开始穿着应急服拎着应急箱“出任务”了。

核酸采样工作往往时间紧、任务重,在一次应急任务中,刚领到冰排的林易澄心里只想着“快一点、再快一点”,捧着冰排一路小跑,却因为跑得太快来不及反应,“砰”地一声,额头撞上了玻璃门,顿时鲜血直流。队友立即要送她去医院,她却摆摆手说:“不打紧,只是撞一下而已,还是抓紧完成采样任务更重要。”于是她简单处理了一下伤口,贴上止血贴就返回了工作岗位,一直坚持到采样结束才赶到医院检查。她口中的“小事儿”,竟是眉骨缝合了六针,这时爱美的她才开始担心会不会留疤这回事儿。事后同事们问起她为什么不先找人顶替,她说:“大家都很辛苦,我只是大齿轮中的一根螺丝钉,我不能掉链子。”

卫生应急服背后印有“中国卫生”四个大字,“累的时候,这几个字就是我力量的源泉。”林易澄说,“从起初的陌生感到如今的参与感,每一次完成采样任务,每一阶段病例的清零,都让我有一种油然而生的自豪感。”

通宵达旦,当好“信息员”

在临高,除了用当地语言开展电话流调外,林易澄还负责协助信息录入和数据分析,为疫情研判专家提供数据库支撑。这项工作冗杂、繁琐又乏味,对着电 脑屏幕一盯就是十几个小时,熬到下半夜是常有的事。

在终于完成一天的工作后,她拍了一张自拍发到家庭群,妈妈既心疼又打趣地说她老了十岁。她看了看照片说:“可不是嘛,抬头纹越来越深也就算了,竟然还长出了白头发!”

临高的工作地点距离林易澄的家仅一公里,可时间一天一天过去,她连十几分钟回家看一眼的时间都没有抽出来。爸妈心疼想接她回家住,她说:“那可不行,我得跟我的战友在一起,回一趟家耽误了作战时机可怎么办?”好在家人的理解和支持给了她莫大的动力,听到她说临高防疫物资紧缺,她的哥哥立即联系自己开药店的朋友寻找供货渠道,紧急购买了3000个N95口罩和400个防护面屏,第二天一早就通过临高县疾控中心捐赠给一线的防疫人员。

老人常言,要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这句话在林易澄的身上得以充分体现,从“动口”到“动手”,从“幕后”到“台前”,从“协助”到“骨干”,她相信,漫漫长路总有微光闪现,所有的努力和奋斗终将在未来的某一天闪闪发光;她更相信,虽然一个人的力量微不足道,但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就一定会迎来“疫”散云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