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春节期间传染病防控温馨提示

作者:急传室  来源:传染病预防控制所阅读次数:日期:2019-02-02

2019年新春佳节即将来临,然而这个冬春季流感、人禽流感、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等传染病发生的风险依然较大,且春节假期,出国旅游、国外返琼探亲等人流增大,发生登革热、寨卡病毒病、中东呼吸综合征等输入性传染病的风险增大,海南省疾控中心在此为您奉上春节期间重点传染病防控知识,愿您及家人度过一个健康快乐的节日:

一、流感

根据中国疾控中心2019年第4周(2019年1月21日-27日)公布的数据,我国内地流感活动水平仍处于冬春季流行高峰期。春节期间,人口流动大,火车站、汽车站、商场等公共场所人口密度比平时大,增加了流感病毒的传播风险。

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如咳嗽、打喷嚏、共同手巾、近距离交谈等均可传播,传染性很强。除发热、咳嗽、咽喉痛、畏寒等外,流感患者多伴头痛、全身肌肉关节酸痛、极度乏力等。多数人为轻症,可以自愈,但少数重症病例可因呼吸衰竭或多脏器衰竭死亡。出现以下6种情况之一即为 重症:1.持续高热>3天,伴有剧烈咳嗽,咳脓痰、血痰,或胸痛;2.呼吸频率快,呼吸困难,口唇紫绀;3.神志改变:反应迟钝、嗜睡、躁动、惊厥等;4.严重呕吐、腹泻,出现脱水表现;5.合并肺炎;6.原有基础疾病明显加重。

发生重症的高危人群主要为老年人、年幼儿童、孕产妇或有慢性基础疾病者。

预防措施:

流感疫苗接种是最有效的预防措施之一,推荐老年人、儿童、孕妇、慢性病患者和医务人员等流感高危人群,以及6月龄以下婴儿、孕妇和慢性病患者的家庭成员和看护人员接种流感疫苗。此外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多开窗通风;尽量避免去人群聚集、空气污浊的场所;咳嗽、打喷嚏时应使用纸巾捂住口鼻,避免飞沫传播;经常彻底洗手,避免脏手接触口、眼、鼻;如出现发热、咳嗽、咽痛等表现应戴上口罩、及时就医,减少接触他人,尽量居家休息。

二、人禽流感

根据中国疾控中心公布的信息,2018年入冬以来,我国人感染禽流感疫情较为平稳,报告病例数明显低于往年同期水平,但仍有散发病例报告。  人感染禽流感的主要感染来源是接触染毒的活禽或去过受污染的活禽市场。春节期间活禽交易活动、散养家禽等情况增多,增加了人感染禽流感的风险。

人感染禽流感的患者初期一般表现为流感样症状,如发热、咳嗽、少痰,可伴有头痛、肌肉酸痛和全身不适。重症患者病情发展迅速,多表现为重症肺炎,高热,呼吸困难。

  主要预防措施:尽量避免接触活禽或活禽市场,若必须接触,应加强个人防护,如戴口罩、手套,并尽快用肥皂及水洗手;不要购买活禽,鼓励购买集中宰杀处理好的冷鲜或冰鲜禽;不要从活禽市场或流动摊贩处购买活禽家养,更不要与原有家禽混养;若有发热及呼吸道症状,应带上口罩,尽快就诊,并告诉医生发病前有无禽类接触史或是否去过活禽市场。

三、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

  冬春季为我国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的高发季节。诺如病毒病暴发疫情一般主要发生在托幼机构或学校。但假期期间,旅行团、游轮、度假中心也常有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疫情发生。

  人们通常经过以下途径感染:食用或饮用被诺如病毒污染的食物或水、触摸被病毒污染的物体或表面后将手指放入口中、接触病毒感染患者(如照顾患者、与患者分享食物或共用餐具)。最常见症状是呕吐和腹泻,其次为恶心、腹痛、头痛、发热、畏寒和肌肉酸痛,多数人症状持续2~3天后恢复。少数病例可发生重症,甚至死亡。发生重症的高危人群为高龄老人和低龄儿童。

  主要预防措施:①维持良好的个人、食物及环境卫生②处理食物、进食前、入厕或更换尿片后须用肥皂和清水洗净双手③准备及进食前仔细清洗水果和蔬菜④所有食物(特别是贝壳类海产)应该彻底煮熟才食用⑤有呕吐或腹泻症状的人士,切勿去人群聚集区,及时就医⑥必须立即清理呕吐物/粪便,及彻底消毒被污染的地方;清理期间,应安排其他人士远离呕吐物及被污染的地方⑦清理或处理呕吐物及粪便时,须戴上手套及口罩,事后必须彻底洗手。

四、登革热

登革热是热带及亚热带国家和地区常见的传染病。旅行者前往东南亚、非洲、加勒比海地区、中美洲及南美洲、西太平洋岛国以及澳大利亚旅游时均有感染登革热的风险。 去登革热流行国家归来后如果出现以下症状,应立即前往医院就医并主动告知医生自己的外出史,以助于诊断和治疗,尽可能减少疾病加重的机会。

登革热的发病很急,初期症状与流感类似,会出现39°C以上高烧不退,肌肉、眼眶、骨髓及关节痛,恶心呕吐,极度疲乏等症状。发热后3-6天,四肢出现针尖样出血点或全身出现大面积红色皮疹,有出血、淋巴结肿大等症状。

春节期间外出旅行卫生建议

1、做好防蚊措施,建议穿着浅色长袖上衣和长裤、皮肤裸露处涂抹驱蚊剂(有效成分:避蚊胺DEET)、住宿有空调的宾馆酒店、睡觉时使用蚊帐等。2、注意自我健康监测,若出现发热,同时伴有全身肌肉酸痛或皮疹等其他表现时,应当立即就医。3、旅行归来(尤其是从东南亚国家)要做好个人健康监测,一般应自我观察2周,一旦出现身体不适,及时就医并主动告知医生自己的旅行史,以助于诊断和治疗。

五、黄热病

  黄热病多见于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和南美洲热带地区。近期非洲的尼日利亚、刚果民主共和国、南苏丹和几内亚有黄热病病例报告。其中以尼日利亚疫情最为严重。

  黄热病主要通过蚊子的叮咬传播,潜伏期为3-6天,发病时表现为流感样症状,伴有突发发热、寒颤、头痛、背痛、肌肉痛、虚脱、恶心及呕吐。黄热病重症病例的病死率为20%至50%。

 主要预防措施:黄热病可通过接种疫苗预防。前往美洲、非洲等黄热病流行地区前,应按照要求接种黄热病疫苗,并携带好接种证(俗称“小黄本”)备查。一次接种可终生免疫。此外在旅行过程中还需尽量避免蚊虫叮咬。

六、寨卡病毒病

目前,全球报告有本地寨卡病毒病疫情的国家主要集中在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区,我国公民经常前往旅行的国家和地区,如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越南、菲律宾、印度尼西亚、马尔代夫、柬埔寨、老挝等曾有疫情发生。

  寨卡病毒病主要通过蚊子的叮咬传播,还可通过性传播、母婴传播和输血传播。80%感染者无症状,但无症状感染者仍可能有传染性。有症状感染者主要表现为皮疹、发痒、发热等,一般在7天内可以自愈。孕妇感染后可能导致胎儿或新生儿神经系统发育畸形(包括小头畸形),甚至发生死胎、流产。

 主要预防措施:主要通过避免蚊虫叮咬进行预防。孕妇以及计划怀孕的妇女尽量不要到有寨卡病毒病本地传播的国家和地区旅行。旅行时,要做好防蚊措施;注意自我健康监测,如果出现发热,同时伴有咳嗽、呼吸困难、腹泻或皮疹等表现时,应当立即就医。为避免性传播,自寨卡病毒流行区回国后需采取安全性行为,并至少6个月后再准备怀孕。

七、中东呼吸综合征

  中东呼吸综合征病例主要发生于中东地区,其中80%来自沙特阿拉伯,首代病例主要通过接触单峰骆驼感染。密切接触或共处于狭小空间可发生人与人之间的传播。该病典型症状表现为急性呼吸道感染,起病急,高热,可伴有畏寒、寒战,咳嗽、胸痛、头痛、全身肌肉关节酸痛、乏力、食欲减退等症状。病死率高,约为35%。

 主要预防措施:到中东地区旅行者,要避免接触单峰骆驼,包括不要接近骆驼、骆驼农场,更不要触摸骆驼、喝未煮开的骆驼奶等。必须接触骆驼时则需注意个人防护,并及时洗手。

八、预防狂犬病,做好犬伤暴露后预防处置

狂犬病俗称“疯犬病”,是由狂犬病病毒引起的人兽共患的中枢神经系统传染病,多见于犬、猫等动物。人多因被病兽咬伤而感染,也可以通过破损的皮肤或黏膜被感染动物的唾液污染而感染。春节长假,人们与宠物接触时间增多,且走亲串友(尤其农村地区)等活动期间,发生被动物咬伤的事件也时有发生。

1、哪些动物传播狂犬病?

  ①犬是我国狂犬病的主要传染源,占95%以上,其次是猫;野生食肉动物,也有传播风险:鼬獾、红狐、貉、狼是我国重要的野生动物传染源;蝙蝠也可以传播狂犬病,但在我国罕见。

  ②牛、羊、马、猪等家畜和兔、鼠等啮齿动物咬伤风险低;

③禽类、鱼类、昆虫、蜥蜴、龟、蛇等不感染和传播病毒。

2、如果被咬伤、抓伤该怎么做?

 应立即进行受伤部位的彻底清洗和消毒处理,先用肥皂水(或其他弱碱性清洗剂)和一定压力的流动清水交替清洗咬伤和抓伤的伤口至少15分钟,然后用生理盐水(也可用清水代替)将伤口洗净。彻底冲洗后用2%-3%碘伏(酒)或75%酒精涂擦伤口。并立即到当地的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门诊,由医生确定暴露分级(分三级),结合既往免疫情况给予伤口处理和免疫接种。

首次暴露后狂犬病疫苗接种程序:一般咬伤者于0(注射当天)、3、7、14、28天各注射狂犬病疫苗1个剂量。或者选择:咬伤者于0(注射当天)分别在左右上臂三角肌肌内各注射1个剂量狂犬病疫苗,此后于第7、21天各注射1个剂量狂犬病疫苗。

对于Ⅲ类暴露及免疫功能低下者Ⅱ类暴露者,立即处理伤口,并在接种疫苗的同时,在伤口周围浸润注射抗狂犬病人免疫球蛋白,能中和伤口局部感染的狂犬病病毒,减少狂犬病发生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