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关注

Hotspot

共推"厕所革命" 共促卫生健康 ——第31个爱国卫生月活动主题

作者:曾月  来源:公共卫生研究所阅读次数:日期:2019-04-12

2019年4月是第31个爱国卫生月。今年的活动主题是“共推‘厕所革命’ 共促卫生健康”。推进“厕所革命”具有重大的意义。

一、卫生厕所是社会文明的标志,转变厕所观念、意识和行为,推进“厕所革命”是改变我国城乡环境和人文面貌的重大民生工程之一。

1、小厕所,大民生。厕所是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基本卫生设施,对公众健康至关重要,是反映社会文明进步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人无厕、畜无圈的现象极为普遍,痢疾、伤寒等肠道传染病高发。通过广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和持续推进卫生厕所的建设,改变了我国农村无厕所或厕所脏陋不堪的状况,有效防止了粪便污染水源和土壤,减少了霍乱、痢疾、肠道寄生虫病、腹泻、肺炎、皮肤感染等疾病的发生。

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厕所革命和农村改厕工作作出重要批示指示,指出厕所问题不是小事情,是城乡文明建设的重要方面,不但景区、城市要抓,农村也要抓,要把这项工作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具体工作来推进,努力补齐这块影响群众生活品质的短板。

2、推进厕所革命,建设美丽中国。在农村开展“厕所革命”,带动农村污水、垃圾的治理,改变村容村貌,引导广大人民群众形成良好的卫生文明习惯,控制疾病的传播流行,使农村环境卫生状况得到根本性变化、助力美丽乡村建设。“厕所革命”关系到亿万农民群众生活品质的改善。

近期,党中央、国务院作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决策部署,相继出台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和《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0年)》,并将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任务。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其中推进农村“厕所革命”是重要内容之一。中央农办、农业农村部、国家卫生健康委等8部委联合印发《关于推进农村“厕所革命”专项行动的指导意见》,指导各地农村改厕工作,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建设水平。

二、使用清洁卫生的厕所是每个人的基本权利,不仅是最基本的生理需求和健康需求,更体现着人们的生活水平以及实现和维护个人尊严的主观要求。

1、卫生厕所应当无臭无味、清洁卫生、看不见粪便,对周围环境无污染。卫生厕所是指厕所有墙、有顶、贮粪池不渗、不漏,密闭有盖,厕所内整洁卫生,没有蝇蛆,基本无臭味,粪便及时清理并进行无害化处理。粪便中含有许多影响人体健康的病原体,包括细菌、病毒和寄生虫卵等。如果粪便未经有效的无害化处理,这些病原体就会污染食物和饮用水,或者通过手、口等多种途径进入人体而致病,引起痢疾、伤寒、副伤寒、霍乱、病毒性肝炎等肠道传染病,以及血吸虫、蛔虫、囊虫等寄生虫病。卫生厕所是从源头控制此类疾病传播的关键。

2、卫生舒适的厕所不仅事关家人的健康,还关系到个人尊严和生活质量。使用卫生厕所首先是粪便无暴露,从而防止蝇蛆孳生,阻断苍蝇等病媒携带病原体污染食物。卫生厕所的厕坑及贮粪池不渗漏可以防止粪便污染水源和水体。

干净卫生的厕所会使人身心愉快,还可以充分保护个人隐私,释放个人压力,满足化妆更衣以及特殊人群(如孕产妇、儿童、行动不便等需要特殊关照的人群)的特殊需求。

3、经无害化处理的尿粪是很好的有机肥料,使用有机肥能够增加农产品的品质,提高经济效益。通过高温堆肥、厌氧发酵和脱水干燥等方法,能有效地杀灭病毒、细菌和寄生虫、使粪便达到生物的无害化。人畜粪便还田再利用是我们祖先农耕文明的智慧传承,对于中华文明的发展和农业生产力的提高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同时符合农业生态化发展的思路,是利国利民的好事。

三、保持厕所环境卫生,文明如厕是现代人的基本素质,也是每个人的责任和义务。

1、文明使用公厕,维护厕内环境卫生。公厕作为最基本的公共服务设施,其建设管理水平和卫生清洁程度,体现了一个地区的文明形象。使用公厕应做到:

(1)小便入池,大便入坑,用过的纸巾要放入纸篓,便后及时冲水,避免粪便暴露,产生难闻气味,孳生蝇蛆。

(2)便后洗手,及时关闭水龙头。

(3)不在公共厕所内吸烟。

(4)不乱倒污水,不乱扔垃圾、不随地吐痰,把垃圾杂物扔进垃圾桶内,保持厕所清洁。

(5)爱护厕所内公共设施,不乱贴乱画。

2、家庭厕所及时清扫,创建家居生活好环境。

(1)保证厕所室内干净整洁,尤其要保证便器的卫生,无粪迹、尿迹、痰迹和蝇蛆等其他污物,避免尿迹及粪迹产生臭气并孳生蝇蛆。

(2)厕所室内空气流通,无异味。

(3)设施和工具摆放有序,干净整洁。

(图片来源:国家卫生健康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