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流感:
近期我省流感活动较前期开始出现下降,但仍处于流行季节水平。目前我省流行的流感病毒为A型和B型流感并存,甲型H1N1流感和B(Yamagata)系同为优势毒株,A(H3N2)亚型和B(Victoria)系以低水平共同流行。3月份为我省季节交替时期,且正值学校和托幼机构开学,容易发生流感聚集性或暴发疫情,公众需注意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防控。
学校和托幼机构预防
1、幼儿园、学校要落实晨、午检制度,对因病缺勤学生进行登记追踪。
2、出现集体感染事件时,学校应尽早对患儿采取隔离措施,建议患儿居家休息,避免其与班级内未感染孩子接触,减少疾病传播。同时向学校上级部门和当地疾控部门报告。
3、保持教室和宿舍良好通风,日常用品、玩具、床上用品等物品要经常消毒处理,衣物置于阳光下晾晒。
4、督促幼童和学生注意个人卫生,尤其要注意手部清洁,勤洗手。
5、注意加强锻炼,均衡营养,提高免疫力。
公众预防
1、注意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2、在流感流行季节,小孩、老年人和慢性病患者尽量避免去人群聚集场所,避免接触呼吸道感染患者。
3、出现流感样症状后,要保持良好的呼吸道卫生习惯,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毛巾等遮住口鼻,咳嗽或打喷嚏后洗手,尽量避免触摸眼睛、鼻或口。
4、家庭注意定时开窗通风。
二、水痘
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aricella-zoster virus,VZV)原发感染引起的发热出疹性疾病,以发热及出现周身性红色斑丘疹、疱疹、痂疹为特征。水痘属呼吸道传染病,一般经空气飞沫、接触患者新鲜水疱液或粘膜分泌物的方式传播。全年皆可发病,以冬春季节多见,易在托幼机构、中小学校等集体单位暴发或流行,呈现感染性强,传播快的特点。
学校和托幼机构预防
1、加强水痘防病知识宣传,教育和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避免传染病交叉感染。
2、教室和宿舍要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环境清洁卫生。
3、发现水痘患者应及时报告,患者需隔离治疗,待全部疱疹结痂后方可解除隔离。
4、密切接触者要注意进行医学观察,出现可疑症状及时就医。可适时接种水痘疫苗。
三、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尤以3岁以下年龄组发病率最高,表现为:急性起病,发热,手、足、口腔部位出现斑丘疹、疱疹。根据既往监测规律,3月开学后,由于学生的聚集,我省手足口病的发病可能出现一个小高峰。
手足口病传播途径及个人防护措施
手足口病可经胃肠道(粪-口途径)传播,也可经呼吸道(飞沫、咳嗽、打喷嚏等)传播,亦可接触患者口鼻分泌物、皮肤或粘膜疱疹液及被污染的手及物品等传播。预防手足口病要谨记十五字方针:“常洗手、勤通风、喝开水、吃熟食、晒衣被”。尽可能少带孩子到公共场所,教育孩子要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家长一旦发现孩子有发热、出疹等表现,应尽早带孩子到医院就诊,不要去私人诊所、村卫生室等诊疗条件有限的地方就医,以免误诊延误治疗。在孩子未彻底治愈前,不要着急让孩子去幼儿园或学校,防止传染给其他儿童。此外,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纯母乳喂养对手足口病有保护作用,与混合喂养相比,纯母乳喂养的儿童发生手足口病及手足口病重症病例的风险较低。因此建议母亲尽可能采取母乳喂养以降低孩子手足口病及重症病例的发生风险。
托幼机构预防控制措施
每日进行晨检,发现可疑患儿时,要采取立即送诊、居家观察等措施;对患儿所用的物品要立即进行消毒处理;
教育、指导儿童养成正确洗手等良好的卫生习惯;老师要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状况;
教室和宿舍等场所要保持良好通风;定期对玩具、儿童个人卫生用具(水杯、毛巾等)、餐具等物品进行清洗消毒;定期对活动室、寝室、教室、门把手、楼梯扶手、桌面等物体表面进行擦拭消毒;每日对厕所进行清扫、消毒,工作人员应戴手套,工作结束后应立即洗手;
四、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病
3月份是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病的高发季节,也是我省既往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聚集性疫情和暴发疫情发生最多的月份。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多在幼儿园和中小学等集体单位发生,3月份幼儿园和学校陆续开学,发生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聚集性或暴发疫情的风险大大提升,学校和家长要提高警惕,孩子如出现腹泻、呕吐等症状要及时到正规医院就医。
幼儿园和学校预防
1. 严格落实晨、午检制度,对因病缺勤学生进行登记追踪。
2. 幼儿园或学校如果一个班或多个班级短时间内出现多个同样病症的学生,要及时将情况向学校负责人和当地疾控部门报告。
3.保持教室和宿舍良好通风,加强清扫和消毒工作,经常擦拭消毒门把手、楼梯扶手、桌面等。
4.日常用品、玩具、床上用品以及便器等物品要经常消毒处理,衣物置阳光下晾晒。
5.督促孩子注意个人卫生,尤其要注意手部清洁。
6.如学生发生呕吐的,要用含氯消毒剂对呕吐物消毒处理后再清理。
公众个人预防
1.注意个人卫生,饭前便后要洗手。
2.尽量减少到人群密集场所活动。
3.发生呕吐的,要用含氯消毒剂对呕吐物进行消毒处理后再清理。
4.出现腹泻症状的建议不要坚持上学或上班,尽早就医。
五、麻疹、风疹、流行性腮腺炎
麻疹、风疹和流行性腮腺炎分别是由麻疹病毒、风疹病毒和流行性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可通过患者咳嗽、打喷嚏、说话等方式经呼吸道飞沫传播给他人。被患者和健康带毒者唾液污染的食具或玩具亦可传播。容易在学校和托幼机构等集体单位发生暴发。
麻疹患者大多是8个月以内婴儿和7岁以上学龄儿童,成人偶有发病,病例主要症状是发热、咳嗽、流涕、眼结膜炎及皮肤出现红色斑丘疹和颊黏膜上有麻疹黏膜斑为特征,常并发中耳炎、肺炎、麻疹脑炎等严重并发症。
风疹多流行于1~5岁的儿童。孕妇早期感染风疹病毒后,可引起死胎、早产,也可引起婴儿先天性风疹综合征,发生先天畸形,如失明、先天性心脏病、耳聋和小头畸形等。因此,风疹的早期诊断及预防极为重要。
流行性腮腺炎最常影响5-9岁的儿童,成人偶有发病,症状以腮腺肿痛为主要特征,有时亦可累及其他唾液腺。常见的并发症为病毒脑炎、睾丸炎、胰腺炎及卵巢炎。
疾病预防温馨提示
1.接种疫苗是预防传染病最安全、最有效的方法。可通过接种麻疹-风疹-腮腺炎联合减毒活疫苗或者含相应成分的疫苗进行预防接种。育龄期妇女可在怀孕前提早了解风疹疫苗接种要求,提前进行风疹成分疫苗的免疫预防,防止婴儿先天性风疹综合征的发生。
2.在呼吸道疾病流行期间,尽量减少到人群拥挤的公共场所,出门时应戴口罩。
3.如果您发现孩子有发热、出疹或腮腺肿胀等症状,一定要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学校应开展晨检制度,发现有发热、出疹、腮腺肿胀等症状的学生要及时进行隔离治疗,隔离期满后应携带医疗机构出具的证明方可返校。
4.患者衣物和被褥应在阳光下晾晒,患者曾住房间宜通风,并用紫外线照射或消毒剂进行消杀。
5.患者可住院或居家隔离治疗,以对症治疗为主,避免并发症的发生。应防止因出疹瘙痒而挠破皮肤引起感染。应适当休息,发热期间,多饮水,饮食宜清淡和容易消化,不吃煎炸与油腻之物。
六、登革热
登革热是登革病毒引起,经伊蚊叮咬传播的一种以发热、皮疹和全身疼痛为主要症状的急性传染病。登革热的传播媒介主要是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俗称“花斑蚊”。病毒通过蚊子的叮咬传染给人类,人与人之前不会发生传染。与我国毗邻的东南亚等国家常年有登革热流行。
登革热起初的发病症状与感冒、流感等比较相似,因此病人如果怀疑自己被蚊子叮咬,或者有南美、非洲、东南亚地区的外出旅游史,应及时到医院的发热门诊就医。
“突发高热”:一两天内体温可升高到39℃~40℃,体温常持续一周不退;
“体痛”:感到头痛、眼眶痛、肌肉关节和骨骼痛,整个人觉得很疲乏;
“发红”:脸部、颈部、胸部及四肢皮肤发红,貌似“酒醉状”,甚至出现眼结膜充血、浅表淋巴结肿大、牙龈等无端出血等。
“皮疹”:以麻疹样和出血性皮疹为主,不高出皮肤。
如何预防登革热
1、清除蚊虫孳生地
蚊虫容易孳生的地方主要有花盆、花瓶、饮水缸、储水池,庭院中闲置的瓶、罐、竹筒,以及外环境中的垃圾堆、废弃瓶子、易拉罐、汽车轮胎、树洞等。
清除蚊虫孳生地的方式主要为:
(1)清除垃圾,消除卫生死角;
(2)翻盆倒罐,清除或翻转倒置庭院中废弃的容器、瓶子、罐子,饮用水容器加盖封口;
(3)填塞外环境中的竹筒、树洞,防止积水,废弃轮胎放在避雨的场所或者遮盖防积水。
2、个人防护
(1)媒介伊蚊活动高峰时段外出要做好个人防护,尽量穿长袖衣裤,减少暴露,使用蚊虫驱避剂,避免蚊虫叮咬;
(2)家庭中提倡使用蚊帐、安装纱门纱窗等物理措施防蚊。另外,可使用蚊香、气雾剂等家用卫生杀虫剂进行防蚊、灭蚊。
七、结核病
结核病俗称“痨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通过患者咳嗽、咳痰、打喷嚏将结核菌播散到空气中,健康人吸入带有结核菌的飞沫即可能受到感染。主要侵害人体肺部,发生肺结核。咳嗽、咳痰2周以上,或痰中带血、胸痛、低烧等应高度怀疑得了肺结核,要及时到当地结核病定点医院看病。得了肺结核并不可怕,只要按要求规范治疗,绝大多数肺结核患者都是可以治愈的。
预防结核病温馨提醒
1.尽量不去人群密集且空气流通不畅的公共场所。
2.平时生活工作作息时间要规律,不要熬夜,避免过度疲劳。
3.不要随地吐痰,咳嗽、打喷嚏时掩口鼻。
4.加强适当的户外活动,适当饮食,提高自身免疫力。
5.当前正值初春开学学生返校季节,学校要经常将教室、宿舍、办公室、图书馆等公共场所开窗通风换气,每次开窗通风换气至少1小时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