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动态  >  通知公告

关于公开征求《海南省加快推进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攻坚行动方案(征求意见稿)》意见的通告

来源: 发布日期:2025-09-05 15:49 【字体: 小   中   大

海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关于公开征求《海南省加快推进中医药产业

高质量发展三年攻坚行动方案

(征求意见稿)》意见的通告


2025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提升中药质量促进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对提升中药质量、促进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作出顶层设计,从全产业链关键环节入手,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相结合,紧紧围绕满足人民群众健康需求、构建现代化中医药产业体系,系统谋划一批重要改革举措、重大制度机制、重点工作任务。为贯彻落实《意见》,加快推进我省中医药事业和产业协同发展,我委结合实际起草了《海南省加快推进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攻坚行动方案(征求意见稿)》。现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欢迎社会各界人士积极提出宝贵意见,意见反馈日期截止2025年9月19日,可通过以下两种方式反馈意见。

  1. 纸质信函反馈。请寄送至海南省海口市美兰区海府路38号海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111办公室,邮编:570203。

  2. 电子邮箱反馈。电子邮箱:hnszyyglj@hainan.gov.cn。

联系人及电话:杨鑫、郐东宁;65350509、15595785730。


海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2025年9月5日


海南省加快推进中医药产业

高质量发展三年攻坚行动方案

(征求意见稿)


为深入贯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提升中药质量促进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25〕11号)精神,全面落实省第八次党代会决策部署,充分发挥海南自由贸易港优势,瞄准“将海南打造为中医药走向世界的窗口”目标,打造中医药全过程创新产业链,促进中医药产业发展规模化、品牌化、国际化,结合自由贸易港建设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发展目标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工作部署,坚持以高质量发展为统揽,坚持企业带动、文旅带动、市场带动,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聚焦“夯一产、强二产、拓三产、开放发展”,深度融合管理机制、种植养殖、生产加工、市场流通、服务贸易、研发创新、人才培养等全产业链要素。加快构建现代化中医药产业体系,促进中医药资源优势向发展优势、经济优势转化,形成传承创新并重、布局结构合理、质量安全可靠、竞争能力强的中医药产业发展格局,更好增进人民健康福祉和服务自由贸易港建设。

二、重点任务

(一)夯实“一产”,筑牢中药材产业根基

1.攻坚种源,补强道地药材繁育链

开展地方特色中药材调查和资源收集,建立特色中药材资源库(圃),加强濒危中药材的野生抚育与人工种植养殖繁育技术研究。加强益智、胡椒、沉香、降香、海马等大品种南药良种培育,强化胆木、裸花紫珠、牛耳枫等特色黎药优良品种选育。推动建立省级中药材良种评审机制,加快南药黎药新品种的认定与登记工作。培育壮大“育繁推一体化”企业,提高集约化生产繁育比例,建设省级中药材种子种苗质量检测与追溯平台,形成涵盖种质资源评价、品种登记、商标注册和标准制定的全流程管理体系,确保良种质量可控、来源可溯。推动种苗品牌化发展,提升“海南良种”影响力。到2027年底,培育中药材良种良苗繁育基地2个以上。

2.规范生产,补齐标准化种植养殖链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优化中药材发展布局,科学规划益智、胡椒、沉香、降香、胆木、裸花紫珠、牛耳枫等海南道地药材主产区。打造以海口、文昌、琼海等为核心的全国胡椒主产区,以琼中、白沙、五指山等为核心的全国益智主产区,以东方、乐东、昌江等为核心的全国降香主产区,以琼中、屯昌、澄迈、临高、儋州等为核心的沉香产业融合发展集聚区。发挥少数民族事业发展专项等资金的作用,支持企业联农带农发展,推动海南优势中药材连片发展,规模发展,形成产业集群。大力发展中药材林下生态种植养殖,鼓励省属国有企业参与中药材种植养殖产业链培育,提升基地管理水平。贯通“种源基地—种植基地—加工基地”全链条,鼓励药企和农户等共建“定制药园”,推动产销精准对接。支持在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一般控制区依法开展仿野生种植,大力开发海马等海洋特色中医药和大健康产品。到2027年底,中药材种植养殖总面积在100万亩以上,完成“定制药园”建设10家以上。

3.升级加工,补充高效产地加工链

按照“减损耗、降成本、提品级”的要求,围绕产区核心品种,建立中药材产地初加工质量分级体系,制定涵盖产地初加工全流程技术操作规范。以大品种中药材和道地特色药材为发展重点,调整种植养殖结构,提高中药材产地初加工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水平。布局建设一批乡镇级中药材分拣中心,培育壮大专业化产地初加工主体。在市(县)级层面推动建立集中净制和贮藏中心,实现“产地收储—初加工—冷链贮运”一体化运营。开展初加工工艺及配套设备研究,制定和推广中药材初加工标准,加强净制、分级、切片、蒸煮、烘干、储藏等设施建设和设备更新,提高清洗、干燥、分选和包装的机械化、自动化水平。支持专业合作社和龙头企业形成产地初加工专业化服务体系,推动初加工企业向“标准+品牌+服务”转型升级。到2027年底,建设产地分拣加工中心、县级贮藏中心20个以上。

4.畅通渠道,补好市场高效流通链

大力打造益智、胡椒、降香地理标志品牌,强化“海南沉香”品牌建设。围绕益智、胡椒、沉香、降香等优势单品,建设产地交易市场,加快建设全省道地药材集散中心。推进中药材产品电商交易平台建设和应用,实现中药材线上线下交易一体化。加快推进中药材质量追溯体系建设,形成来源可追溯、去向可查证、责任可追踪的中药材流通云仓管理购销机制,构建起覆盖种植、初加工、仓储、销售全过程的质量安全监管体系。按照优质、便捷原则,支持以海南道地药材为原材料的中药饮片、中药配方颗粒和中成药多渠道进入省内医疗机构。依托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海南国际健康产业博览会、海南国际热带食材供应链博览会、海南中医药健康产业论坛等平台,扩大我省中药材品牌效益。依托紧密型医疗联合体建设,推动市县医疗机构建立数字化共享中药房,开展中药饮片“代煎、代配、代送”等业务。

(二)强化“二产”,提升中药制造核心竞争力

5.加强饮片精制,促进优质优价

推动中药饮片企业跨区域协作发展,扶强具有标杆引领作用的中药饮片生产企业,推动形成以集中加工、特色发展、协同供应为特征的产业发展格局。强化质量与供应保障,建立饮片溯源监管与质量抽检体系。支持各医疗机构建立精品中药房,促进本土优质价溢药材优质优价。加强各级中医医院和基层中医馆服务能力提升,提高中药饮片在医疗机构中的使用比例。到2027年底,力争实现全省公立中医医院门诊中药处方比例达60%以上,中药收入占药品收入比例达到60%以上,中药饮片处方占药品处方总数比例不低于60%。

6.加强制剂创新,实现技术突破

充分发挥医疗机构院内制剂研发中心“孵化器”作用,鼓励医疗机构遴选临床疗效确切、质量可控、创新性强、有重大临床价值的制剂,开展相关研究申报新药。促进院内制剂发展机制创新,通过成果奖励等方式支持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开发院内制剂。推进省外成熟稳定的院内制剂跨省调剂至我省使用、我省院内制剂省域内调剂使用工作,依托县域医共体建设延伸至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到2027年底,新增医疗机构院内制剂备案号或批准文号10个以上。

7.提升生产水平,强化品牌建设

支持中成药企业通过兼并重组方式整合资源,打造涵盖药材种植养殖和药品生产等完整中成药制造能力的现代化企业。鼓励中医药企业申请我省民族贸易和民族特需商品(定点)生产企业,按有关规定享受贷款贴息等优惠政策。聚焦胆木、裸花紫珠、牛耳枫等道地药材系列制剂,开展绿色提取工艺优化、制剂质量控制标准提升、剂型改进等,以提升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运用数智技术、绿色技术赋能产业升级,打造“智能制造+数字监管”中成药生产企业。

8.加强科技创新,驱动产业未来

加快推进中药种质资源选育、道地药材生态种植、采收加工自动化、质量标准提升、院内制剂开发等领域的科学研究及技术攻关。鼓励高校、科研机构、企业开展中药化妆品等大健康创新性产品开发研究。促进古代经典名方中药复方制剂、验方二次开发和新药创新。加快推动中药产业公共技术体系建设,提升药材质量检测、安全性评价、临床循证研究等能力,为中药产业创新提供支撑。发挥科研院所、高校等机构的技术支撑作用,研发具有海南民族特色的中医药产品。

(三)拓展“三产”,培育“行业+中医药”融合生态

9.孵化培育“健康服务+中医药”新业态

丰富中医药健康产品供给,发展中医药老年健康服务,不断提升中医药在健康产业中的贡献度。提升公立中医医院医疗服务能力及质量,推动公立中医医院参与康养产业发展,面向景区、商区、居民区、办公区等建设一批嵌入式中医馆(黎族医药体验馆),鼓励有资质的中医人员特别是知名老中医在相关场所按规定执业,将医疗卫生机构中医药服务前置。大力开发中药代茶饮、中药面包、药膳等中医药健康产品,推动中医药健康产品融入群众生产生活。依托全省公立中医医院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和康复疗法,将康养与社区健康管理等与中医药深度融合,研发具有海南特色的专病专康服务包。支持中医医疗机构强化中医药文化宣传,提升面向社会的康复、养老、养生等服务能力,不断增强全省居民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加强全省黎族医药体验区内涵建设,打造黎族医药健康服务阵地。

10.发展壮大“文化旅游+中医药”新业态

打造中医药主题旅游与文化体验新场景,构建南药黎药文化传播品牌体系,以黎族传统医药非遗项目传承人讲述黎药知识和相关故事为主线,开发黎族医药故事库及配套“黎药探秘”沉浸式体验线路产品。充分挖掘香药优势打造“沉香生活”等文旅IP,增强文化张力。支持具有热带海洋、雨林等特色旅游资源市县打造“康养+中医药”模式,提供呼吸系统疾病、睡眠障碍等慢性病干预、冬病夏治等中医特色康养套餐。依托热带雨林、中草药园区及黎苗文化资源,打造“避寒+疗愈”“雨林+山地”为主题的中医药健康旅游路线,到2027年底打造2条以上海南特色中医药康养旅游路线。开发海南特色中医药文创产品与旅游商品,推广南药黎药香囊、香膏、药膳、药饮等体验型商品。依托中医药服务出口基地,打造中医药文化国际研修与体验中心。提升我省中医药文化公益市集活动影响力,扩大海南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力。

11.推动发展“健康食品+中医药”新业态

深度挖掘南药黎药食用特色优势,创新“药食同源+地方美食”融合应用,开发“海南地方特色美食+中药”、中药特色养生饮品等产品,组织开展中药药膳大赛。构建“功能性食品+特色药膳”双驱动发展格局,聚焦胡椒暖胃、益智活脑、鹧鸪减脂、牛大力强身等功效开发系列健康食品。拓展“健康食品+中医药”电商销售渠道,推动中医药健康食品进入大型商超。到2027年底,开发10个以上中医药健康食品。

12.创新突破“数字科技+中医药”新业态

探索“AI+物联网”智慧模型,实现对南药种植、病虫害防控、采收加工的智能监控与决策支持,提升生产效率与品质追溯能力。建设远程会诊与智能导诊平台,提供跨境中医远程服务。融合可穿戴设备与健康监测,推动智能化康养服务及个性化康养方案落地。拓展智慧医疗、智慧监管与信息服务应用场景,打造服务政府监管、企业经营和公众健康的中医药数字管理体系。

(四)构建“开放链”格局,打造中医药国际化发展高地

13.开展世界传统医药交流合作

发挥自由贸易港政策和区位双优势,开展与“一带一路”国家在中药资源保护、中药国际标准化体系建设、中药材进出口贸易、传统医药互学互鉴等领域的合作,联合建设“一带一路”药用植物标本馆、种质库和基因资源库。推动血竭、乳香、没药、丁香等重点进口药材基原、产地溯源研究和引种,完善进口药材质量标准体系,提升战略资源保障能力与临床用药安全。围绕沉香、降香、益智、胡椒等海南特色香药,建设中药材进出口贸易基地(世界香药交易中心)。

14.拓展国际中医药服务贸易

修订《中医药服务贸易服务规范》,推进国家中医药服务出口基地建设。支持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海南中医药企业开拓国际市场,鼓励参加境外知名度高、影响力强的医药商品展、设备展、文化展,开展经贸推介活动。提升中医药企业国际化经营能力,对申请境外专利、注册商标,开展国际贸易融资、外贸融资担保、出口退税质押贷款、应收账款保理、出口信用保险保单融资、投保短期出口信用保险等给予支持。鼓励有条件的中医医院依托高等院校建立中医药专业留学生培训基地,联合海外医疗机构共建中医中心,扩大海南中医药文化海外影响力。

15.推进国际加工制造与转口

加快推进中医药产品国际化发展,推动中药产品国际注册和市场开拓,鼓励企业结合海南优势药材资源和进口稀缺原料,利用加工增值超30%政策优势,在海南开展深加工后销售。促进国际中药资源保护、研究、开发及利用的合作,推动南药国际标准化体系建设,深化南药进出口贸易合作。设立进出口中药材质量检测中心,构建鉴定分级标准,健全交易网络及溯源监管体系,实现产销良性互动。

16.引领RCEP、东盟及“一带一路”南药国际标准

推进沉香、益智、胡椒等特色香药制定中药材质量、商品规格等级等国际标准,强化胡椒国际标准。推动与“一带一路”国家建立中药材标准合作机制,促进中药材在RCEP、东盟及“一带一路”国家的互认流通,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支持中医药企业在产品出口中开展境外注册、注册前标准认证、质量追溯体系建设等活动,释放“加工增值免关税”等自由贸易港政策红利,助力中医药企业用好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

三、保障措施

17.强化组织领导

健全省级中医药产业发展机制,加强顶层设计,在健康海南建设委员会下设加快推进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作机制,省领导担任工作机制总牵头人,各相关厅局为成员单位,并按照各自职责制定具体支持方案或配套措施。在省卫生健康委(省中医药管理局)设立省中医药产业发展专班,负责组织协调中医药产业链各环节工作,各相关厅局指定一名联络人,负责对接专班,及时解决中医药产业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各市县政府加强组织领导,结合本地区发展实际,制定出台本地区推动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攻坚行动方案并组织实施。

18.强化政策保障

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和撬动作用,强化相关部门和企业对中医药产业项目储备,通过争取项目和专项资金、药企合作、金融融资等方式,统筹多渠道资金支持中药产业发展。统筹现有专项资金支持企业、科研单位及有成就的团体和个人开展种质资源保护、收集与评价、品种选育、绿色高效栽培技术研究、新药创新和大健康产品研发以及名老中医临床验方收集、出版推广等工作,对在关键技术和品牌塑造中取得贡献的科研单位和企业给予政策倾斜和奖励。强化医保政策支持作用,提高中医诊疗项目报销比例,将符合中医优势病种临床路径、中医综合治疗费用占住院综合治疗费用的比例等于或大于35%的病种,适时纳入中医优势病种范围。 

19.强化人才支撑

成立中医药产业咨询专家库及中医药标准化建设技术委员会。构建中医药产业发展人才、中医药康养服务技能人才(医疗护理员)培育、发展、管理体制机制,实施中医药人才专项计划,培养学科带头人及技术骨干。加强高水平科研人才和高层次中药人才培养,持续开展中医学本科专业省内外定向委培项目,支持按规定申报人才表彰奖励、南海育才项目及省级人才基地。持续开展中医确有专长人员医师资格考核工作,将黎族医药知识技能纳入医学继续教育培训内容,壮大黎族医药人才储备。

20.强化跟踪监管和宣传

全省各级各部门结合职能职责,对照本方案目标任务,定期调度工作推进情况,定期分析评估。建立常态化信息报送机制,各责任单位按照分工定期向省中医药产业发展专班报送工作进展。建立中医药产业发展督查机制,按照本方案责任分工,定期对相关厅局落实情况进行督查。及时总结提炼各市县、各厅局推进方案落实的好经验、好做法,形成典型案例,在全省范围内宣传推广,促进相互学习借鉴。


附件:海南省优势中药材资源分布图


附件


海南省优势中药材资源分布图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主办单位:海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美兰区海府路38号

任何建议和意见请联系:hnswshjhsywyh@126.com 技术支持:海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信息中心、海南信息岛技术服务中心

琼ICP备2023011375号-4   琼公网安备 46010802000007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4600000044 邮编:570203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海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

电脑版|手机版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主办单位:海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任何建议和意见请联系:hnswshjhsywyh@126.com

技术支持:海南信息岛技术服务中心、海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信息中心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美兰区海府路38号 邮编:570203

琼公网安备 46010802000007号

琼ICP备2023011375号-4 网站标识码 4600000044